-
心理師會怎麼陪一個拒學、什麼都不想說的孩子適應學校呢?
「不上學的孩子」
心理師會怎麼陪一個拒學、什麼都不想說的孩子適應學校呢?
有時候,我們是用「陪跑」的方式靠近。
——用媒材陪伴孩子,透過正在發生的事,跟著他的感受走,在他願意的速度旁邊陪跑。
「孩子不說話,是不是因為有些感覺卡住了?」
.孩子有時候根本是無語言的狀態——不是不會說,而是進入一種「我就是不想說、不想解釋」的沉默。
.也有些孩子屬於語言能力較弱,當語言卡住、情緒卡住。
.心理師或許會用當下的媒材、當下的經驗,我們陪著他,用非語言的方式也好,貼近他的節奏就好。
「有時候不是要他快點站起來,而是讓他知道,有人在他身邊,不動也可以。」
.這種時候,重點不是說服他——而是找到一個可以連結他感受的入口,讓他知道「我懂你現在不想的那個感覺」。
.這樣的理解,就是在靜靜陪跑。
「重新連結上學這件事,也需要不被催促的空間。」
.透過媒材陪伴,塑造共同經驗——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,重新和「上學」產生一些新的連結。
.我們不搶他的步伐,只是與他同行,讓他知道跑道上不是只有他一個人。
「不是要馬上起跑,而是先陪他蹲下來,把鞋帶綁好。」
.不是要馬上說服他去上學——而是先陪他待在「不想去」的那個地方,不急著拉起來,而是坐下來陪一會兒。
有時候,這樣的陪跑,反而讓他更願意重新出發。
心理師會怎麼陪一個拒學、什麼都不想說的孩子適應學校呢?
-
孩子出現情緒警訊時,諮商前家長可以先做什麼?
-開學季-
最近開學了,您有發現孩子的情緒有些起伏變化嗎?
但在你面前可能還是裝作沒事?會不會是不想讓你發現、也不想讓你擔心。
但家長的你,卻注意到了一些行為跡象,比如:
-會打自己的頭、捶牆
-手指皮被摳爛
-一直拔頭髮
-甚至說話時更常激烈地責怪自己
如果您正考慮尋求心理諮商協助,這裡有幾件事情可以先做:
1. 先別急著「直接問清楚」
千萬別用對質的方式,也不要用反問句逼孩子馬上給答案,
比如:「你怎麼會這樣?」「到底發生什麼事?」
那是不是就不能問了?
不是的,而是要換個方式。
如果一開始就讓孩子提高警覺,反而可能更難問出真正的想法。
所以,這件事先不用急,可以先觀察,等到合適的時機再談。
.
其實,在正式進入諮商時,
有些諮商師會透過問卷或更有結構的方式來了解孩子的狀況,
因此家長不需要急著從孩子口中直接問出答案。
2. 我可以怎麼幫助孩子?
家長可能會想問:那我可以怎麼幫助孩子呢?
首先,請我們都先穩住自己的內心,真的,這很重要。
因為情緒是會互相影響的,當家長的焦慮、擔心不斷外顯,
孩子也會感受到,甚至變得更不願意開口。
唯有大人先穩定下來,情緒才不會讓恐懼擴散開來。
.
穩住情緒,這是第一步。
第二步,在準備進入諮商之前,家長可以先記錄孩子的行為模式,
看看有沒有發現一些 #行為規律,像是:
-這些行為什麼時候比較容易發生?(早上出門前?放學回家後?)
-當下是不是剛好遇到什麼特定的壓力或刺激?(考試?和朋友吵架?)
-事後孩子的狀態有沒有變化?(變得更安靜?還是更煩躁?)
這樣的觀察,除了幫助家長更理解孩子,也能幫助諮商師更快掌握狀況,讓孩子獲得更合適的協助。
.
這不是一場急救,心理要預備好長期的馬拉松陪伴
最重要的是,孩子的情緒適應需要時間,家長的穩定就是孩子最好的依靠。
當你先穩住自己、用對方式關心孩子、慢慢引導,
孩子才會願意打開心房,讓你走進他的世界。
孩子出現情緒警訊時,諮商前家長可以先做什麼?
-
7-9月小團體課程表
「心理師,請問你們暑假有開給小朋友的小團體心理課嗎?」
有喔!今年暑假,悠幼心理團隊與海龜老師模型教室#跨域聯手,共同設計了小團體心理課。
✨ 一期 8 堂課,7–9 月限定
✨ 適合正在尋找穩定團課、又不想綁手綁腳的你妳
✨悠幼心理治療所
心理諮商|兒心發展|特生行為早療|板橋心理兒療 Since 2022
地址|板橋區板新路85號板新站2樓 (全預約制)
時段|周一到周五08:30到12:30
電話|歡迎用LINE櫃檯洽詢 #我要報名小團體課
LINE|https://line.me/ti/p/@998jqebh
7-9月小團體課程表
-
收費調整公告
收費調整公告
自2025年3月1日起,本所心理服務收費調整如下:
心理初評: 2600元
個別心理諮商: 2600元
團體心理諮商: 1400元
此調整係因應成本變動所需,敬請見諒並感謝您的理解與支持。
收費調整公告
-
大人如何鼓勵青少年的孩子前來諮商
大人如何鼓勵青少年的孩子前來諮商呢
嗨,我是悠幼板橋的高心理師:
準備進入12月,這學期也過了一大半。
有些孩子或青少年的狀況,也陸續被學校或補習班、安親班老師提了出來。
家長在這個時候往往會很擔心,卻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幫助孩子做行為或心理上的引導。
以下整理了一些我們治療所的建議:
第一次諮商,不一定要設定在青少年孩子身上。
初次諮商的主角,不一定非得是孩子,家長也可以先來談。
我們或多或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:明明覺得身體有哪裡不舒服,但腦海裡卻會不自覺腦補各種「萬一真的有病」的畫面。
還沒看醫生,就先把自己嚇得焦慮不已。
當我們將初次諮商設定在孩子身上時,孩子的感受可能也差不多:還沒開始,就已經對未知感到害怕或抗拒。
那麼,大人該如何鼓勵青少年嘗試諮商呢?
第一次諮商,不一定要設定在孩子身上。家長也可以先來談,回去後與家人、孩子分享自己被照顧的感受和經驗。
透過這樣的嘗試,當家長先處理自己的擔憂,弭平那些焦慮與恐懼,即使最後孩子在考慮後仍選擇暫時不嘗試諮商,家長你至少也能先緩解自己的擔心,
讓自己做好心理準備。
成為青少年孩子的心靈捕手。
如果需要,我們提供持續的心理支持,無論是家長的疑問,還是青少年孩子的適應過程,我們都在這裡陪伴著您們,走過每一段成長的腳步。
歡迎透過公務Line
預約諮詢
Line
大人如何鼓勵青少年的孩子前來諮商
-
如何用語言的『膠水』幫助孩子說出更長的句子
如何用語言的『膠水』幫助孩子說出更長的句子?
這一篇約140字的文章,是分享我參加了一場跨專業研習,講者示範了如何用語言的「膠水」幫助孩子說出更長的句子,以及針對這種方法如何應用的歷程。
今天一整天,站長參加了一場跨專業研習,講者發表了自己目前的早療研究成果,並示範了一種帶領小朋友的方式,該研究切入了一個很有意思的領域。 講者(為本篇研究者)示範了一種帶領小朋友的方式。他會先向小朋友介紹什麼是詞性,然後一步步說明不同詞性的作用(詞性介紹)。 當小朋友理解了這些基本概念後,他接著讓小朋友自己注意到今天使用了哪些詞性,這樣小朋友就開始有意識地去控制「自己說了什麼」(自我覺察)。 這種引導方式不僅能延伸小朋友說話時有意義的句長,還能豐富他們的表達能力(效果顯著)。 此外,研究者也發現,當小朋友多使用介詞「P」和連接詞「C」時,他們的語句往往會變得更長。 因此,這些詞類可能成為兒童學習生成較長語句時的重要學習目標(重點)。 這種教學的介入結果對於生成較長且連貫的句子有正面的影響。 尤其是多引導小朋友去多用或認識介系詞「P」、連接詞「C」,教他們 #怎麼像「膠水」一樣,利用介系詞「P」、連接詞「C」等詞素,#把思考的空隙和句子黏在一起讓話說得更流暢。 我在想, 如果這個概念也可以進一步與AI技術結合發展,例如利用AI自動標記孩子句子的詞性組合,並設計遊戲化的分數系統,即時地正向反饋幫助孩子在自然情境中學習複句的表達。 隨著AI的不斷進步,這類技術應用在早療中可以持續推動學習進展,相信也會帶來更好的效果。
如何用語言的『膠水』幫助孩子說出更長的句子
-
如何開始進行心理評估
如何開始進行心理評估
嗨,我是悠幼板橋的高心理師:
我們的心理評估,流程是這樣的:
1. 先與我們聯繫
預約第一次評估的時間,家長可以帶著孩子的「發展記錄」和相關評估資料,讓心理師可以更全面了解孩子的成長脈絡和需求。
2. 當天流程
心理師會先與孩子親切互動,了解孩子的獨特需求。
3. 親子聯合評估
再分別或一起與家長交流,一步步幫助您和孩子一起找到最適合的方向。
4. 評估後的新生活
展開新的育兒發展階段,讓孩子在理解中穩步成長,迎接新的挑戰與機會。
5. 如果需要,我們還提供持續的心理支持,無論是家長的疑問,還是孩子的適應過程,我們都在這裡陪伴著您們,走過每一段成長的腳步。
歡迎透過公務Line
預約諮詢
Line
如何開始進行心理評估
-
15-45歲補助3次諮商
「15-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」(補助期間113年8月至114年底),悠幼心理治療所從10/10起受理民眾預約(額滿會於官網另行公告),詳情請洽本診所LINE掛號櫃檯
15-45歲補助3次諮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