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甚麼是發展偏離組別?
今天我們先來講講 #發展偏離 這一組。
偏離組他們的發展曲線特徵為:
整體曲線偏離常模曲線,部分區段接近常模,
而某些區段與常模差異顯著。
也有一些早療專業人士在爭論,
早療三種發展樣態是三種完全不同的異常樣態,
還是異常發展所展現的連續性光譜。
簡言之,我們這裡所談的 #偏離組,
可能是遲緩組+異常組混合型態,
也可能是介於遲緩組、異常組這兩組之間的連續發展樣態。
在早療介入後,發展偏離這組的孩子可能經歷的循環是這樣的:
懷疑在情緒、人際行為和溝通表達方面有異常跡象,但並不屬於全面遲緩或完全異常
→早療領域的治療師依照各自專業(心理、行為、認知等等)進行特定項目的衡鑑
→以悠幼跑早療的團隊分工為例
板橋的治療所負責進行心理早療「心理發展的評估」
而松山的姐妹所則專注於行為早療「行為模式的評估」
→常模比對,掃描整條發展曲線
比對同齡孩子的常態模型,抓出差異位置/範圍
→針對孩子特定異常的行為主述
進行特異性較高的個別早療與復健計畫
→對於遲緩的部分,可以進行比較一般性的早療刺激
並安排參與一般性的兒童團體早療復健
透過安排個別早療+通用型團課這樣子的早療搭配
達到針對遲緩和異常兩種情況的綜合效果。
和遲緩組別一樣,這個早療框架與工作架構,
會在上小學(學齡前)告一段落。
因為從國小學齡開始,就不會再特別分類
而是以「個別教育支持計畫」來支撐所有這些特異性/偏離組的孩子。
---
可能有人會好奇想問,
接受早療後,孩子特定異常的情緒行為問題會全部變好嗎?
我想回答的是,
減少因為早療發展議題對孩子人生往後的影響,
在#融入社會的時候不會形成阻隔,
這就足夠好了。
想分享網路上有人提到的一段話,
如果遇到有人說他已經都把自己的問題治好了,
這等於是在說,
我就是上帝,我完全沒問題。
題外話,
偏離組的孩子,成年後的發展樣態,
可能就順應著自己的“偏離性”,
長大後多少還是會留有偏離發展後的殘餘特徵(或者該說是“特色”)
有些行為模式或對於環境事件的反應,
可能會讓身邊的人覺得“你這個人好像怪怪的”。
不過只要能夠順應融入人群與社會,
在獨特的 #自我 跟 團體的 #群我 中間找到平衡點,
那有何不可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