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  •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26_.png

    由行為分析師與臨床心理師 雙師聯合開班 可以如何幫助我們的孩子適應小學生活呢?

    1. 行為管理與情緒調節:
    行為分析師聯合臨床心理師,透過團隊共同觀察和理解孩子的行為模式,並採取科學的方法來幫助孩子建立正向行為,例如通過增強和獎勵系統來激勵孩子表現良好。

    /
    2. 社交技能與人際關係:
    雙師導孩子如何與同齡人互動,例如分享、輪流和合作遊戲。
    此外,臨床心理師可以幫助孩子處理社交困境,例如害羞或自信不足,並提供策略來建立和維持友誼。

    /
    3.
    學習習慣與自律能力:
    行為分析師: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學習習慣,例如時間管理、任務分解和目標設置,通過行為干預技術來增強孩子的自律能力。
    臨床心理師:可以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焦慮和壓力,提供心理支持和動機增強策略,確保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有支持。

    透過雙師聯合的方式,孩子可以在多方面獲得支持和指導,不僅有助於他們順利適應小學生活,還能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,為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。
     
    more
  •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25_.png

    如何幫助孩子穩定 下午的注意力: 有效策略與家長指南(下)

    |藥物調整和釋放一步到位,孩子狀況自然更穩定

    如果孩子下午的注意力狀況需要幫助,是否有考慮與醫師討論藥物調整的可能性呢?藥物的劑量和釋放方式經專業調整後,可以更好地支持孩子的日常需求,例如延長下午的注意力維持時間。這樣的調整能有效提升穩定性,幫助孩子在學習與活動中更加自如。

    |慢慢試,找到適合孩子的方式最重要

    家長會不會覺得,幫助孩子需要一點時間來嘗試?在這個過程中,有沒有發現什麼方式是孩子特別受用的?試過不同方法後,效果有讓人驚喜嗎?

    嘗試與調整是過程的一部分,找到最適合孩子的方式需要耐心,但這樣的探索會讓孩子的發展更加穩定、全面。

    |孩子的狀況需要時間了解,別急著下結論

    我們的治療所相信,孩子的每一個行為表現背後都有其原因,而這需要時間與耐心去發掘與了解。在協助孩子的過程中,我們不急著下結論,而是透過與家長的合作,為孩子找到最適合的支持與引導方式,共同陪伴他們走向更穩定的發展。
    more
  •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23_.png

    如何幫助孩子穩定 下午的注意力: 有效策略與家長指南(中)

    我們來繼續深入探討下午如何幫助孩子維持專注力:

    |動一動、吃對東西,注意力能撐得更久
    如果孩子在下午容易分心或注意力下降,會不會考慮讓孩子活動一下,比如短暫運動,或者吃一些有助於穩定精力的點心?試過這些方式嗎?效果如何呢?

    |動一動、吃對東西,注意力能撐得更久

    下午注意力的維持可以透過一些簡單的方式達成,例如:
    more
  •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22_.png

    如何幫助孩子穩定下午的注意力:有效策略與家長指南(上)

    |早上的注意力夠用,下午就得想辦法補充

    許多家長會發現,孩子在早上注意力表現良好,但下午時卻開始出現分心或效率下降的情況。這可能與注意力資源在上午的高需求中逐漸消耗殆盡有關,因此下午的安排需要特別關注如何協助補充與維持注意力。

    |行為問題背後,可能是注意力耗盡的訊號

    中午過後,若孩子的行為出現情緒不穩、抗拒合作等現象,可能是注意力不足引發的連鎖反應。透過觀察與調整,能避免這些問題進一步影響學習與親子互動。

    |穩住下午的注意力,麻煩也會少一些

    有沒有試過調整下午的作息,讓孩子的注意力保持在穩定的狀態?家長覺得,是提升注意力比較重要,還是降低環境要求更適合孩子呢?

    穩定下午的注意力可以減少孩子行為問題的發生,透過提升專注能力或減少外在要求,都能幫助孩子更順利度過一天。
    more
  •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21_.png

    家有特殊兒,大人可能會有的羞恥感,如何突破內心的枷鎖?

    如圖,引述脆友這篇文
    確實在特殊兒童的家庭中,羞恥感可能深刻影響父母和孩子的生活。
    1. 退縮
    有些家長可能避免參加社交活動,擔心被他人審視,進而影響孩子的社交機會與發展。
    2. 自我內疚
    有些家長則將孩子的困難歸咎於自己,感到內疚或失敗,這種自責可能侵蝕信心與行動力。
    3. 指責別人
    也有少數會將責任推給學校、醫療專業人士或社會環境,可能幫助家長一時釋放壓力,但也會阻礙問題解決。
    4. 逃避現實
    表現在拒絕接受診斷或否認孩子的特殊需求,試圖維持「正常」的家庭形象。
    #行為取向的教養與 #兒心早療
    價值在於協助家庭共同面對挑戰,尋找改變的可能。
    羞恥感雖然沉重,但透過支持與教育,可以逐漸轉化為力量,幫助家庭建立穩定的支持系統,成為孩子成長的避風港。
    我們的早療工作,不只是改變孩子的發展軌跡,更是幫助家庭在每個微小的進步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奇蹟。
    (悠幼,2024)
    more
  •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20_.png

    諮商能帶給你什麼啟發

    「我現在會和別人說,即使你覺得自己現在心裡面沒有問題,我還是會推薦你來諮商一下。」

    .
    這次來談者A,是趁著今年政府的青壯方案,有提供15-45歲民眾每人3次諮商補助的機會,除了之前說好要來我們治療所看看之外,也想來體驗一下,在自己沒有心理困擾的狀態下,諮商對他來說會是什麼樣的感受。

    .
    「最近的生活,你覺得哪方面讓你印象最深?」
    由於A本身沒有身心相關的困擾,所以我們的會談不是從症狀下手,而是從非症狀的主題來設計諮商方向,把諮商的探索放在了解自身的壓力適應風格、目前的生活全貌,以及未來的調整方向。

    .
    「疫情這幾年下來,在家庭跟事業方面,對你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什麼?」
    第一次諮商,我們從描繪生活動態圖開始,聆聽A如何在這幾年的疫情挑戰中,從工作到家庭、從原生家庭到現有家庭,順利地調適與因應。特別是在談到家人時,A提到一些他常說的話或口頭禪,我將它們記錄下來,因為這些可能與他的壓力來源、感知方式和應對風格有關。

    .
    「你覺得,這些事情和你的人生目標有些什麼樣的連結?」
    第二次諮商,是延伸第一次的心理主題,並將視角放得更廣,從A的適應模式談到他的價值觀、長期目標,及這些目標與當下現狀的連結。

    .
    第三次諮商則是青壯方案的總結,也是我們約定的暫定結案。
    我邀請A回顧整個過程,從壓力適應模式到價值觀的探索,再到如何將這些內在理解轉化為具體的行動策略。

    「沒有強迫的意思,我鼓勵你用自己喜好或習慣的方式,持續記錄你的生活動態。這些記錄不只幫助我們去感覺壓力,也能提醒自己壓力對身心的影響。」在第三次的結尾,我這樣對A建議。

    .
    感謝A對我們的諮商給了很正面的回饋與肯定
    也讓我們再次感受到,即使在沒有特定心理困擾的情況下,諮商還是能成為一個幫助你更了解自己、調整人生方向的好機會。
    more
  •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19_.png

    從差異到連結:心理小團體如何幫助孩子適應社會

    -開學進入第三週-
    與國小學生對談
    (對話內容經過處理)

    「你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?」
    「我們班的那個亞斯的 OOO,我講話他都聽得懂。有一天,他靠近我說:『欸,你是不是也是亞斯啊?』」

    「哦,哇!他這樣問,是不是代表他覺得你們很像?」
    「那你自己覺得呢?」

    我們進一步探索孩子的自我認同:
    「你覺得什麼時候的自己感到最自在,最像你想成為的樣子?」


    --
    有些孩子,是直到上了國小才意識到自己的「不同」。
    他們的魏氏智力測驗與電腦化注意力量表沒有顯著異常,但在人際互動中,他們慢慢發現,自己彷彿來自不太一樣的世界。

    在國小普通班,有些孩子的「不一樣」,與智力高低無關,也不容易被發現到,它是一種說不上來的差異性,藏在細節裡。
    .
    這種差異與智力無關,而是來自他們獨特的思考模式、注意力風格,甚至影響家長得調整養育他們的方式。
    .
    但看不見,不代表不存在。
    .
    為了幫助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更順利適應,我們小班制的心理團體設計上,特別聚焦在:
    ✅ 社會興趣的形塑
    ✅ 社會規則與人際的適應
    ✅ 獨立性與自我的發展
    ✅ 情緒調節
    .
    從 #專屬隱障生 的 #小班制心理課 開始出發,我們陪伴孩子一步步探索、成長:
    more
  •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18_.png

    從固定興趣到人際橋樑:引導亞斯兒童的實務策略

    約翰是一位亞斯柏格症學生,他知道許多美國南北戰爭時使用的武器,而且可以連績幾個小時不斷談論此話題。如果約翰的「會話對象」嘗試談論其他話題,他會不理同伴,而自顧自地聊著武器的話題。 目前臨床上界定亞斯柏格症具有以下二種症候群的領域: (1)社交互動之質的缺陷(例如:非口語溝通缺陷,無法建立同儕關係﹚ (2)有限的﹑重複的和刻板的固定型態的行為或興趣(例如:堅持有限的興趣或缺乏彈性且無功能性的例行活動) 許多亞斯柏格症者所經歷到的社交技巧問題,皆與請取環境訊息困難有關。事寶上,亞斯柏格症兒童及青少年的一些行為表現,可能會誤導他們的老師及父母認為他們的技巧超出其發展能力,例如賣弄學問的講話風格、使用高深的詞彙及文法進行回應、用似乎有意義的方式說話等等,通常會令人忽略了他們社交技巧的缺陷。 對於特別需求之孩童,可以帶領他們了解如何與他人互動,解讀同儕的語言或表情,以彌補他們天生所欠缺的 #人際社會溝通技巧,促進社交情境需要的實務技能,提供的活動和激勵性計畫,最後引導他們擁有成功的生活。
    more
  •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17_.png

    我的小孩不愛說話是發育遲緩嗎?

    選擇性緘默和低智能之間並沒有絕對的關聯。雖然有許多種說法,但選擇性緘默較可能的成因與焦慮有關。目前醫界認為,孩子是因為害怕在某些情境下被人聽到或看到,導致時而說話時而不說話的狀況。

    雖然不知道選擇性緘默長期會造成什麼影響,但我們知道極度害羞會使孩子的生活大大受到限制,而那些非常害羞和焦慮的孩子,隨著年齡增長,在各種問題上的危險性都會增高,所以早期治療非常重要。
    more
  •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16_.png

    重新認識注意力不足過動症:常見誤解與實際支持

    你知道嗎?ADHD不只是孩子坐不住而已
    小宇是一位精力充沛、好奇心旺盛的七歲男孩。他在課堂上常常無法專心,喜歡打斷老師講課,甚至在考試時也難以靜下心來。老師和同學們開始對他產生誤解,認為他是個「不守規矩」的孩子。直到有一天,小宇的父母帶他去看了兒童心理醫生,才發現他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DHD)。

    ADHD的主要類型: (1)注意力不足型:容易分心、健忘,難以組織事情  (2)過動/衝動型:坐立不安、話多、衝動行事  (3)混合型:上述兩種特徵的結合

    常見的誤解:
    ❌:ADHD是由於教養不當造成的。 ➡️:ADHD是大腦功能差異所致,與教養方式無關。
    ❌:孩子「長大就會好了」。 ➡️:ADHD可能持續到成年,需要持續的理解與支持。

    如何支持ADHD患者? (1)建立規律作息以減少分心的狀況  (2)多使用小便條和清單幫助記憶  (3)給予正向鼓勵以增強自信與動機
    讓我們一起打破迷思,給予ADHD孩童更多的理解與支持,讓他們活出自我發揮潛力!
    more
  •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15_.png

    早療不是一個人的事,是全家一起的改變與成長

    不是誰對誰錯,而是我們可以怎麼做
    在早療的現場,我們常聽到家長焦急地說:「他怎麼都不聽話?」「我講了他也聽不懂。」
    但其實,孩子不是不想配合,而是還在學習怎麼理解這個世界。
    溝通,不只是語言,更是一種理解彼此的橋樑。
    方法,也不只是技巧,而是我們與孩子之間建立信任的方式。
    有時候,不是孩子需要改變,而是我們換個方式說、多一點觀察——那扇門,就打開了。
    早療不是一條「矯正」的路,而是一起找到適合彼此的節奏。
    因為,真正的「方法」,是你願意走近他;真正的「溝通」,是他開始走向你。
    more
  •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14_.png

    孩子明明努力了,為什麼還是跟不上?

    小宇是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,他每次上課都有認真聽講,並努力完成老師交代的練習題。他發現其他同學總能快速寫完,可是自己要寫的時候,小宇卻覺得那些字在紙上跳來跳去,甚至有些還上下顛倒,導致他無法集中精神。他試著用心去解題,但每當他覺得快要解開時,題目上的數字就像是雲霧,開始變得模糊不清…

    發現孩子是發展遲緩兒童時,家長常會經歷一段心理調適歷程,從原先的徬徨無助到坦然面對。藉由早期療育服務,讓孩子得到適當的支持,其中包括了醫療復健的協助、特殊教育的訓練、親職教育的提供、家庭心理情緒的支持、福利服務的諮詢等等服務。

    在過程中,千萬別忘了您自己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影響人物,除了提供適合孩子發展的環境,家長應該多鼓勵孩子克服自己的障礙,培養獨立自主的生活能力。
    mo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