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從差異到連結:心理小團體如何幫助孩子適應社會

-開學進入第三週-
與國小學生對談
(對話內容經過處理)

「你什麼時候開始覺得自己和別人不一樣?」
「我們班的那個亞斯的 OOO,我講話他都聽得懂。有一天,他靠近我說:『欸,你是不是也是亞斯啊?』」

「哦,哇!他這樣問,是不是代表他覺得你們很像?」
「那你自己覺得呢?」

我們進一步探索孩子的自我認同:
「你覺得什麼時候的自己感到最自在,最像你想成為的樣子?」


--
有些孩子,是直到上了國小才意識到自己的「不同」。
他們的魏氏智力測驗與電腦化注意力量表沒有顯著異常,但在人際互動中,他們慢慢發現,自己彷彿來自不太一樣的世界。

在國小普通班,有些孩子的「不一樣」,與智力高低無關,也不容易被發現到,它是一種說不上來的差異性,藏在細節裡。
.
這種差異與智力無關,而是來自他們獨特的思考模式、注意力風格,甚至影響家長得調整養育他們的方式。
.
但看不見,不代表不存在。
.
為了幫助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更順利適應,我們小班制的心理團體設計上,特別聚焦在:
✅ 社會興趣的形塑
✅ 社會規則與人際的適應
✅ 獨立性與自我的發展
✅ 情緒調節
.
從 #專屬隱障生 的 #小班制心理課 開始出發,我們陪伴孩子一步步探索、成長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