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分享

  • View More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5_.png

    孩子不想去學校怎麼辦?

    孩子不想去學校怎麼辦?

    小孩子跟你說他不想上學怎麼辦?



    你想請小孩來找心理師,你可能會想,心理師會怎麼做?怎麼叫孩子願意去上學?



    「到底是哪裡讓他這麼不想去?」





    「小孩子是一開始就排斥上學嗎?」

    心理師可能會想先知道,⸻如果是從第一天就不想去,可能跟分離焦慮有關,也許對環境不熟,對爸媽的依賴感還很重。





    「孩子是哪一種不想呢?」



    心理師會從語用的情境,進一步地和孩子探索,是真的不想去上學?還是不想起床?還是其他什麼『不想』,混在一起了?



    有時候各種不同的「不想」,堆在一起變成了一種複合的情緒,可能讓孩子整個卡住了。







    「小孩是從想上學到不想上學嗎?」

    還是他曾經很期待,後來才變得不想去了?

    如果他一開始是開心去的,後來變得抗拒,那就可能是後天發生了什麼事情,讓他改變了想法。







    「這個變化是一段時間、一個過程,是不是能用時間軸先理出來?」。後天的事件按照先後順序的時間軸

    ⸻心理師會試著陪孩子一起想,發生了什麼事?哪一天開始不想去了?是不是某天有與誰衝突還是被老師罵了?把這些事件一個個排出來,比較容易看出問題在哪。







    「從這些線索裡,我們能不能找出他卡住的地方?」。

    與孩子一起釐清前因後果

    ⸻一步一步陪他回頭看看,那個「不想去」的感覺,是從哪裡開始的。







    「上學,是哪一個地方讓他覺得難?」。

    上學是難嗎?哪個環節產生困難?步驟在哪裡卡關了,我們如何順暢化走出那個「難」

    ⸻這不只是找出原因,也是在告訴孩子:他的感受是可以被理解的,我們願意花時間聽,陪他一起解開這個「不想上學」的結。







    「無論用什麼方法,我們都想摸到那個真正的難。」。

    而不管用什麼樣的方式,心理師要了解的,始終是那個「難」

    ⸻因為有時候,那個「不想」背後,和我們大人一樣,其實是孩子還沒能說出來的難。


    看著你的背影長大。—《悠幼心理早療團隊》

    我們的心理治療所,取自詩經的涵義,並改寫了幼字,取名為「悠幼」,寓意2歲到12歲更稚嫩的小小孩之意象。
    我們將一直等待小小學子的到來,提供幼兒心理健康的承諾,以及專業的行為支持與心理關懷,讓孩子們在這裡得到關愛和教育。


    一個專為2歲-12歲國小特生學童及手足而誕生的家。我們提供一站式早療整合服務,除了個別心理早療以外,也有長時段的特需生手足融合團體,從放學到回家前都有我們的守護與陪伴。
  • View More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69_.png

    孩子沉默的原因為何?

    孩子沉默的原因為何?

    別讓「說不出話」的孩子變得越來越安靜 



     有些孩子很小就學會不說話,這不是因為他們不需要語言,而是因為每一次開口,都沒有人真的聽見。



     #語言發展遲緩 的孩子不是不想表達,而是一次又一次說不清、被打斷、被誤解,最後選擇沉默。



     對他們而言,說話不是理所當然的能力,而是一場充滿挫敗的挑戰:



     •「我明明有話想說,卻不知道該怎麼開頭。」

     •「每次我講不清楚,大人就說我不乖。」 

     •「我不想再說了,反正你們也聽不懂我在講什麼。」 



     當孩子越來越少開口,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在乎,而是他們已經覺得自己不重要。 



     孩子不是懶惰也不是慢熟,而是他們的大腦還在努力建立「理解 → 組句 → 說出口」這條語言路徑,所以需要更多的時間、理解與陪伴。孩子需要的不是壓力,而是有人願意慢下來,聽他們一字一句慢慢說。



     請別用「他就是比較害羞啦」、「裝沒聽見然後不回應」來忽略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訊號。



     語言,是孩子與世界連結的方式。當他還無法自在地說出「我想要」「我不要」「我喜歡你」的時候,就需要我們主動伸出手。



     孩子不是故意不講話,他只是還在努力找到自己的聲音。


    看著你的背影長大。—《悠幼心理早療團隊》

    我們的心理治療所,取自詩經的涵義,並改寫了幼字,取名為「悠幼」,寓意2歲到12歲更稚嫩的小小孩之意象。
    我們將一直等待小小學子的到來,提供幼兒心理健康的承諾,以及專業的行為支持與心理關懷,讓孩子們在這裡得到關愛和教育。


    一個專為2歲-12歲國小特生學童及手足而誕生的家。我們提供一站式早療整合服務,除了個別心理早療以外,也有長時段的特需生手足融合團體,從放學到回家前都有我們的守護與陪伴。
  • View More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53_.png

    孩子為何離不開螢幕?

    孩子為何離不開螢幕?

    點亮螢幕外的光,讓孩子慢慢回頭看見我們。

    有些孩子很早就黏著螢幕,不是因為他們懶惰、不聽話,而是因為在虛擬世界裡,他們感覺到比較安全、比較被接納。

    #網路成癮 的背後,往往藏著一句說不出口的話:「在現實中,我好像不夠好。」
    孩子不是沒有自制力,而是他的大腦正處在發展中的關鍵期,面對高強度的刺激,還來不及建立穩定的調節系統,就已經深陷其中。
    對他們來說,現實世界往往充滿壓力與失敗:
    •「我在遊戲裡很簡單就能贏,但在學校永遠追不上別人。」
    •「手機不會管我,但你們常常要我改來改去。」
    •「如果我不打電動,那我好像什麼都不會了。」
    當孩子不再分享日常,眼神總是飄向螢幕,連走進現實生活都變得困難,不是因為他不上進,而是他已經在心裡悄悄放棄了——放棄努力被理解,放棄在這個世界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    面對一個深陷網路的孩子,我們真正能做的,從來不是強硬地拉他離開,而是先陪他一起想一想:在哪裡,他能感覺比較安全?什麼時候他能不用拼命贏,也不用一直逃,卻還是能夠好好呼吸?
    願我們都能成為那一束柔和的光,照亮他願意回來的路。

    看著你的背影長大。—《悠幼心理早療團隊》

    我們的心理治療所,取自詩經的涵義,並改寫了幼字,取名為「悠幼」,寓意2歲到12歲更稚嫩的小小孩之意象。
    我們將一直等待小小學子的到來,提供幼兒心理健康的承諾,以及專業的行為支持與心理關懷,讓孩子們在這裡得到關愛和教育。


    一個專為2歲-12歲國小特生學童及手足而誕生的家。我們提供一站式早療整合服務,除了個別心理早療以外,也有長時段的特需生手足融合團體,從放學到回家前都有我們的守護與陪伴。
  • View More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52_.png

    如何陪伴拒學的小孩?

    如何陪伴拒學的小孩?

    心理師會怎麼陪一個拒學、什麼都不想說的孩子適應學校呢?

    有時候,我們是用「陪跑」的方式靠近。


    ——用媒材陪伴孩子,透過正在發生的事,跟著他的感受走,在他願意的速度旁邊陪跑。
    「孩子不說話,是不是因為有些感覺卡住了?」
     


    孩子有時候根本是無語言的狀態——不是不會說,而是進入一種「我就是不想說、不想解釋」的沉默。
    也有些孩子屬於語言能力較弱,當語言卡住、情緒卡住。
    心理師或許會用當下的媒材、當下的經驗,我們陪著他,用非語言的方式也好,貼近他的節奏就好。
     

    「有時候不是要他快點站起來,而是讓他知道,有人在他身邊,不動也可以。」


    這種時候,重點不是說服他——而是找到一個可以連結他感受的入口,讓他知道「我懂你現在不想的那個感覺」。這樣的理解,就是在靜靜陪跑。

    「重新連結上學這件事,也需要不被催促的空間。」


    透過媒材陪伴,塑造共同經驗——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,重新和「上學」產生一些新的連結。
     
    我們不搶他的步伐,只是與他同行,讓他知道跑道上不是只有他一個人。

    「不是要馬上起跑,而是先陪他蹲下來,把鞋帶綁好。」


    不是要馬上說服他去上學——而是先陪他待在「不想去」的那個地方,不急著拉起來,而是坐下來陪一會兒。

    有時候,這樣的陪跑,反而讓他更願意重新出發。


    看著你的背影長大。—《悠幼心理早療團隊》

    我們的心理治療所,取自詩經的涵義,並改寫了幼字,取名為「悠幼」,寓意2歲到12歲更稚嫩的小小孩之意象。
    我們將一直等待小小學子的到來,提供幼兒心理健康的承諾,以及專業的行為支持與心理關懷,讓孩子們在這裡得到關愛和教育。

    一個專為2歲-12歲國小特生學童及手足而誕生的家。我們提供一站式早療整合服務,除了個別心理早療以外,也有長時段的特需生手足融合團體,從放學到回家前都有我們的守護與陪伴。
  • View More 你的段落文字 的複本 _51_.png

    如何陪孩子面對情緒?

    如何陪孩子面對情緒?

    -開學季-
    最近開學了,您有發現孩子的情緒有些起伏變化嗎?
    但在你面前可能還是裝作沒事?會不會是不想讓你發現、也不想讓你擔心。
    但家長的你,卻注意到了一些行為跡象,
    比如:
    ​-會打自己的頭、捶牆-手指皮被摳爛
    -一直拔頭髮
    -甚至說話時更常激烈地責怪自己​
    如果您正考慮尋求心理諮商協助,這裡有幾件事情可以先做:
    ​1. 先別急著「直接問清楚」
    千萬別用對質的方式,也不要用反問句逼孩子馬上給答案,
    比如:「你怎麼會這樣?」「到底發生什麼事?」
    ​那是不是就不能問了?
    不是的,而是要換個方式。​
    如果一開始就讓孩子提高警覺,反而可能更難問出真正的想法。
    所以,這件事先不用急,可以先觀察,等到合適的時機再談。
    .
    其實,在正式進入諮商時,
    有些諮商師會透過問卷或更有結構的方式來了解孩子的狀況,
    因此家長不需要急著從孩子口中直接問出答案。
    ​2. 我可以怎麼幫助孩子?
    家長可能會想問:那我可以怎麼幫助孩子呢?​
    首先,請我們都先穩住自己的內心,真的,這很重要。
    因為情緒是會互相影響的,當家長的焦慮、擔心不斷外顯,
    孩子也會感受到,甚至變得更不願意開口。
    唯有大人先穩定下來,情緒才不會讓恐懼擴散開來。.
    .
    穩住情緒,這是第一步。
    ​第二步,在準備進入諮商之前,家長可以先記錄孩子的行為模式,看看有沒有發現一些 #行為規律,像是:​
    -這些行為什麼時候比較容易發生?(早上出門前?放學回家後?)
    -當下是不是剛好遇到什麼特定的壓力或刺激?(考試?和朋友吵架?)
    -事後孩子的狀態有沒有變化?(變得更安靜?還是更煩躁?)
    ​這樣的觀察,除了幫助家長更理解孩子,也能幫助諮商師更快掌握狀況,讓孩子獲得更合適的協助。
    .
    這不是一場急救,心理要預備好長期的馬拉松陪伴
    ​最重要的是,孩子的情緒適應需要時間,家長的穩定就是孩子最好的依靠。
    當你先穩住自己、用對方式關心孩子、慢慢引導,
    孩子才會願意打開心房,讓你走進他的世界。


    看著你的背影長大。—《悠幼心理早療團隊》

    我們的心理治療所,取自詩經的涵義,並改寫了幼字,取名為「悠幼」,寓意2歲到12歲更稚嫩的小小孩之意象。
    我們將一直等待小小學子的到來,提供幼兒心理健康的承諾,以及專業的行為支持與心理關懷,讓孩子們在這裡得到關愛和教育。

    一個專為2歲-12歲國小特生學童及手足而誕生的家。我們提供一站式早療整合服務,除了個別心理早療以外,也有長時段的特需生手足融合團體,從放學到回家前都有我們的守護與陪伴。
  • View More LINE_ALBUM_照片(調整版)_240602_1.jpg
    第二層分類

    看著你的背影長大。—《悠幼心理早療團隊》

    看著你的背影長大。—《悠幼心理早療團隊》

    我們的心理治療所,取自詩經的涵義,並改寫了幼字,取名為「悠幼」,寓意2歲到12歲更稚嫩的小小孩之意象。
    我們將一直等待小小學子的到來,提供幼兒心理健康的承諾,以及專業的行為支持與心理關懷,讓孩子們在這裡得到關愛和教育。

    一個專為2歲-12歲國小特生學童及手足而誕生的家。我們提供一站式早療整合服務,除了個別心理早療以外,也有長時段的特需生手足融合團體,從放學到回家前都有我們的守護與陪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