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孩子說「隨便」「不想寫」的背後,到底在想什麼?

孩子行為「怪怪的」,是想要吸引注意?

❓常常情緒爆炸,一點點事就大哭大叫
❓上課常恍神、作業拖到深夜
❓對人冷淡退縮,或反應過度激烈
❓說話越來越少,常常說「不知道」「隨便」
國小階段的孩子,雖然已建立語言能力,但他們還不一定能清楚表達自己的內心。
當遇到壓力、挫折、不被理解的時候,就可能以「叛逆」的行為來反映情緒狀態。

舉例來說:
•對功課有壓力 → 說「不想寫」「沒差」其實是害怕失敗
•人際有挫折 → 開始退縮或變得攻擊,是在保護自己
•情緒內在混亂 → 常用發脾氣來宣洩、不知道怎麼調適

每一個行為背後,都有一個想被理解的心。
透過會談,我們會陪伴孩子去理解他的情緒從何而來、他遇到了什麼壓力、他有哪些可以運用的資源、他怎麼慢慢練習調整與表達等等。
孩子不是壞,只是困住了。當他們能被理解,才有機會學會怎麼好好表達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