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心理師會怎麼陪一個拒學、什麼都不想說的孩子適應學校呢?

「不上學的孩子」

心理師會怎麼陪一個拒學、什麼都不想說的孩子適應學校呢?

有時候,我們是用「陪跑」的方式靠近。

——用媒材陪伴孩子,透過正在發生的事,跟著他的感受走,在他願意的速度旁邊陪跑。

「孩子不說話,是不是因為有些感覺卡住了?」
.孩子有時候根本是無語言的狀態——不是不會說,而是進入一種「我就是不想說、不想解釋」的沉默。
.也有些孩子屬於語言能力較弱,當語言卡住、情緒卡住。
.心理師或許會用當下的媒材、當下的經驗,我們陪著他,用非語言的方式也好,貼近他的節奏就好。

「有時候不是要他快點站起來,而是讓他知道,有人在他身邊,不動也可以。」
.這種時候,重點不是說服他——而是找到一個可以連結他感受的入口,讓他知道「我懂你現在不想的那個感覺」。
.這樣的理解,就是在靜靜陪跑。

「重新連結上學這件事,也需要不被催促的空間。」
.透過媒材陪伴,塑造共同經驗——讓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,重新和「上學」產生一些新的連結。
.我們不搶他的步伐,只是與他同行,讓他知道跑道上不是只有他一個人。

「不是要馬上起跑,而是先陪他蹲下來,把鞋帶綁好。」
.不是要馬上說服他去上學——而是先陪他待在「不想去」的那個地方,不急著拉起來,而是坐下來陪一會兒。

有時候,這樣的陪跑,反而讓他更願意重新出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