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心理課的門檻很高,但只要持續上課就會一直進步下去

家長你有沒有發現,最近在許多國小特殊兒童的臉書社團上,
越來越多孩子的狀況陸陸續續被報告出來?
留言區裡常常可以看到其他家長鼓勵:「建議先上個別心理課。」
我知道,看到這樣的建議時,家長你心裡可能會有一絲猶豫——
「再觀察看看?」「真的有需要嗎?」「費用會不會太高?」(本所針對長期、規律參與心理課之家庭,提供「規律參與心理課方案」。詳情請洽行政 Line 客服。)
這些疑問背後,其實藏著大家對心理課的「既期待又怕受傷害」。
為什麼孩子的問題會在國小慢慢浮現?
進入國小階段後,孩子的挑戰不只是課業,
還有越來越複雜的人際互動與情緒調節。
特別是到了國小中、高年級,孩子開始需要更多團體合作與情緒自我調整的能力。
這時候,那些早期看似「只是慢熟」的小特質,
可能會在更高的互動要求中,變成需要協助的「卡關點」。
第一堂的心理課,
我們會評估:哪些行為是在尋求幫助,哪些又是孩子在試著用他自己的方式面對壓力。
有時候,一個小小的偏移,只要我們早一點看見、早一點介入,
就能幫孩子找到更順暢的方向。
心理課的門檻在哪裡?
以社交技巧培養、情緒調節為主的兒童心理課,確實門檻不低。
除了心理課是要自費的、無法申請補助外,
最大的挑戰其實在於——這些課程需要高度的個別化設計,
每個孩子的進步節奏都不同。
與心理師第一次見面時,我們會先與家長討論預計的諮商次數。
討論一個心理目標。
有些孩子的學習是細水長流型的,需要時間觀察;
有些則像突發的光亮,抓到關鍵盲點後就能快速突破。
有的情況可能先以六次到八次為一個階段,觀察孩子的適應與成效
我們會幫助家長一起找到屬於孩子的節奏
孩子的「不注意盲區」是什麼?
有些孩子在外表或認知表現上與一般人無異,
但他們的特殊性,就像是一種「心理的色盲」。
某些情緒的顏色他們看不見,
有些人際訊號他們也會誤讀。
與心理師工作時,我們會一起找出孩子那些「不注意的盲區」。
我們會用臨床經驗去觀察、對應孩子的反應與語句,
在那個微小但重要的點上,加入正向思維的引導,
幫助他慢慢看見原本模糊的世界。
孩子的進步,是可以被看見的
這條路不容易,也不會是一蹴可幾的療癒。
但請相信——孩子真的會進步。
只要我們願意早期發現、早期陪伴,
心理介入就能像一盞小燈,讓他在前進的路上不再那麼孤單。
我們會與你一起走這條路,
一起看見孩子從困惑到懂得、從退縮到能說出心裡話的過程。
那一刻,家長你會知道——
所有的堅持與等待,真的都值得。
(本所針對長期、規律參與心理課之家庭,提供「規律參與心理課方案」。詳情請洽行政 Line 客服。)
看著你的背影長大。—《悠幼心理早療團隊》
我們的心理治療所,取自詩經的涵義,並改寫了幼字,取名為「悠幼」,寓意2歲到12歲更稚嫩的小小孩之意象。
我們將一直等待小小學子的到來,提供幼兒心理健康的承諾,以及專業的行為支持與心理關懷,讓孩子們在這裡得到關愛和教育。
一個專為2歲-12歲國小特生學童及手足而誕生的家。我們提供一站式早療整合服務,除了個別心理早療以外,也有長時段的特需生手足融合團體,從放學到回家前都有我們的守護與陪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