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新消息

孩子不看題目、用猜題的怎麼辦?用「漸進式脫敏」陪他慢慢靠近

孩子寫作業不願意看題目、像用猜題的怎麼辦?—用「漸進式脫敏+行為塑形」策略陪他慢慢靠近題目

所長/臨床心理師  高郁絜
孩子寫作業不願意看題目、像用猜題的怎麼辦?
—用「漸進式脫敏」陪他慢慢靠近題目
——從「漸進式脫敏」角度陪孩子重新靠近題目
有些孩子在寫作業時,
題目就在眼前,但他偏偏不想看。
有時候乾脆跳過,直接開始寫答案;
有時候一副「我知道啦」的表情,卻又寫錯離題。

家長看了常常焦急又無奈:
「明明只要先看題目就能寫好,為什麼不看?」

有些家長上網查資料,
看到有專家提到:亞斯或過動特質的孩子,大約有四分之一同時存在閱讀困難。
於是更加緊張,擔心是不是孩子也有同樣的狀況,
因此前來報名兒童心理個別諮商,希望能找到方向。

不一定是懶惰,也可能是「太煩、不想看」
我們會幫你一起觀察——
這樣的行為,其實不一定是懶惰。
有些孩子是真的「煩」,
覺得題目太長、太多、太重複,
甚至光看到那幾行字就覺得煩躁、疲倦。

也有些孩子,其實是在情緒壓力出現時,用行為在回應那份害怕。
「不看題目」對他來說,是在逃避那個緊繃的情緒瞬間。
那並不是不懂,而是一種在壓力下的行為因應。

對孩子而言,「不看題目」是一種保護機制,
避免被考驗、避免失敗、也避免焦慮升高。
而對注意力敏感或焦慮型孩子來說,
這樣的煩與逃避,往往同時存在。

從「漸進式脫敏」開始——讓題目變得安全又可親近
我們會幫你一起用「漸進式脫敏」的方式,
幫孩子重新靠近題目。

「漸進式脫敏」不是要孩子立刻改變,
而是讓他在能承受的範圍內,
逐步減少焦慮與煩躁的反應。

我們會先讓孩子「靠近一點點」,
例如:
只看題目的前半段;
先念題目中的關鍵字;
或者由家長念一半、孩子接一半。

這樣的做法能讓孩子在「不被逼迫」的狀態下開始,
重新體驗「看題目」這件事是安全、可控制的。

典型的「漸進式脫敏+行為塑形」策略
比方說,孩子一聽到要唸題目就說:「我不想看啦!」
心理師會用這樣的語氣帶入:

「沒關係,今天誰想先試試看?先唸一半就好。」
「唸一半也算完成,我們一起幫他拍手。」

這樣能同時滿足三個心理機制:

降低焦慮強度:把「整題」拆成「一半」,降低任務威脅感。

社會增強(social reinforcement):拍手或正向回饋,讓孩子感受群體安全。

自我效能形成:孩子完成「一半」後,會開始相信自己能完成「全部」。

讓得分變成鼓勵,不是壓力
我們會幫你一起設計「得分制度」或「貼紙系統」,
讓孩子每靠近一次,就能得到具體的正向回饋。

孩子的大腦會逐漸習慣這個節奏,
焦慮會減少,主動性會增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