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常鬧脾氣?其實是身體在作怪!
今天變好冷
鼻子特別不舒服,早上吞了一顆常備藥,
鼻子暫時通了,但藥物也帶來亢奮不安的副作用。
(血管收縮劑好像都會這樣)
剛開始我還以為是心情出了問題,
後來才想起來,是因為早上吃了藥的緣故。
這讓我想到,
在行為分析取向為主的心理兒療中,
孩子如果因為問題行為前來心理門診,
當我們和家長進行親子聯合評估
家長提供給我們記錄與資料,有時會過度關注心理因素
可能會忽略了收集孩子的其他生理指標或行為基準線的變化。
行為分析取向的心理兒療中,
需要在臨床推理的思考框架,
特別留意。
看著你的背影長大。—《悠幼心理早療團隊》
我們的心理治療所,取自詩經的涵義,並改寫了幼字,取名為「悠幼」,寓意2歲到12歲更稚嫩的小小孩之意象。
我們將一直等待小小學子的到來,提供幼兒心理健康的承諾,以及專業的行為支持與心理關懷,讓孩子們在這裡得到關愛和教育。
一個專為2歲-12歲國小特生學童及手足而誕生的家。我們提供一站式早療整合服務,除了個別心理早療以外,也有長時段的特需生手足融合團體,從放學到回家前都有我們的守護與陪伴。